正谈着,张村长的二儿子回来了,说爹叫他回来挑水的,好早点做饭,听说今天从城里来了客人,晚上要叫城里来的客人上家里来吃饭的。
静秋走出去跟张村长的这位二公子打招呼,发现他长得一点不像他哥哥,倒是很像张村长,个子矮矮的,五官也象是没长开一样。静秋有点吃惊,怎么一家两兄弟之间、两姐妹之间会相差这么远呢?似乎父母生第一个儿子和女儿的时候,都竭尽全力造出最好的品种,到了第二个,就懈怠了,完全随造物主乱捏一个了事。
大妈说话,总是让人感到很亲切,一两个称呼,就让你觉得已经亲如一家了。大妈指着二儿子,对静秋说:“这是你二哥,叫张长林。”
静秋不知道叫他什么好,只说:“你要去挑水呀?我帮你挑吧。”
长林似乎很害羞,小声说:“你挑得动水?”
“我怎么挑不动?我也经常下乡学农的---”
大妈说:“你要帮忙?那我到后院去砍两棵菜,你拿到河里去洗。”说着,就提起一个竹篮上后院去了。
只剩下静秋跟长林两个人在那里,长林似乎更手足无措了,一转身,跑到屋后拿水桶去了。过了一会,大妈提着两棵菜回来了,交给静秋,让她跟长林一起到河边去。
长林也不看静秋,招呼一声:“走吧!”就率先往河边走去。静秋提了菜篮,跟在后面。两人沿着窄窄的小路往河边走。走了一半,碰见村里几个小伙子,个个都拿长林打趣:“长林,你爹跟你说下媳妇了?”“耶,还是城里的呢。”“长林鸟枪换炮了。”
长林急得放下水桶就去追那些人,静秋在后面喊道:“走吧,别管他们了。”长林返回来,挑起水桶,飞一般地向河边跑。静秋很纳闷,这些人是什么意思?怎么开这种玩兴奋地笑?
到了河边,长林果断不让静秋洗菜,说水冷,看把你的手冻裂了。静秋抢不过他,只好站在河边看他洗菜。长林洗完菜,又把两只桶都装上水,静秋抢着要挑水:“你刚才不让我洗菜,那现在水该我挑了。”
长林不肯,挑起水桶就箭步如飞地往回走了。
回到家,长林又出去了,静秋想帮大妈做饭,但插不上手。刚好长林的小侄子欢欢醒了,大妈就吩咐说:“欢欢,你带静姑姑去叫三爹回来吃饭。”
静秋这才知道张家还有一个儿子,她问欢欢:“你知道三爹在哪里呀?”
“知道,在贪贪队。”
“贪贪队?”
大妈解释说:“是在勘探队,小孩子说不清楚。”
欢欢拉着静秋的手:“走呀,走呀,到贪贪队去呀,三爹有糖吃---”
静秋跟着欢欢往外走,刚走了一小段,欢欢就不肯走了,伸开两手要人抱:“腿腿晕了,走不动了。”
静秋忍不住兴奋地笑起来,一把抱起欢欢。别看人儿不大,还挺沉的呢,静秋走了大半天路,现在再抱欢欢,觉得非凡沉。但欢欢不肯走路,只好抱一段,歇一阵,不停地问:“到了没有?到了没有?你是不是忘记路了?”
走了好一阵,还没到,静秋正要再歇息一会,忽然听到远远的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手风琴声,她没想到这个小山村里还会有人拉手风琴,不由得站在那里,聆听起来。
的确是手风琴声,拉的是<<骑兵进行曲>>,这是一首节奏很快的手风琴曲,静秋也练过,不过练得还不到家,右手比较熟练,但左手不行。她发现这个拉琴的人不仅右手很熟,左手和弦也很熟,拉到激昂之处,真的有如万马奔腾,风起云涌。
琴声是从一排工棚样的房子里传出来的,那些房子不象村民们住的房子,单家独户,而是一长条好几间房子连在一起,想必是“贪贪队”的房子了。
静秋问欢欢:“你三爹是不是住在那里面?”
“嗯。”欢欢见已经到了,英雄起来了,腿也不晕了,就想摆脱静秋,自己跑过去。
静秋牵着欢欢,向那排房子走去。现在她能清楚地听见手风琴声了,琴声已经变成了<<山楂树>>,有几个男声加入进来,用中文唱着这首歌,似乎都是手里忙着别的事,嘴里漫不经心地唱着。但就是这样的漫不精心,时断时续,低声哼唱,使得那歌声非凡动听。
静秋听得入迷了,仿佛置身在一个童话的世界。暮色四起,炊烟袅袅,空气中飘荡着山村特有的那种清新气味,耳边是手风琴声和男生们的低声合唱,这个生疏的山村,忽然变得亲切起来,有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人气息,似乎各种感官都浸润在一种只能被称为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气氛中。
欢欢摆脱静秋的手,向那排房子跑去,进了第三个门,而手风琴声也随之停了下来。她猜那个拉琴的人,很可能就是欢欢的三爹,也就是张村长的三儿子。
她有点希奇,到底这位三儿子是会更象大儿子长森呢,还是更象二儿子长林?不知道为什么,她很希望他象长森,因为这样美丽的琴声,似乎没道理是从长林那样的MAN手下倾泻出来的。她知道这样想对长林很不公平,但她仍然忍不住要这样想。
静秋象等着玩魔术的人揭宝一样,等待欢欢的三爹从那房子里出来,她想假如他不是那个拉手风琴的,就是那几个唱歌的当中的一个。她没想到在世界的这个角落,居然有这么一群会唱<<山楂树>>的人,也许这里的村民都不知道这首歌是苏联歌曲,所以这些勘探队员可以自由安闲地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