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大公司都是节俭出来的,所有的大公司都推崇节俭。节俭是一种生产力,更是一种创造力。有了节俭,少了浪费,自然而然就能省出更多的资源、资金,这实际上就是在创造利润、创造效益。在世界的商业史上,奉行勤俭节约的大公司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奢侈浪费的大公司一般都不能基业长青。我们能从很多大公司的成长经历中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是利用勤俭节约做强做大的。这里面包括汽车业的领袖丰田公司、 IT 业的翘楚思科公司、零售业的霸主沃尔玛、电器业巨头目立、世界代工业巨头鸿海……
日立是日本著名的公司,也是世界 500 强企业之一。日立之所以能成为世界 500 强企业,有三大原因:节约精神、人和技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日立拥有 877 多名极具节约精神的员工。
日立公司在开展节约运动时提出了“一分钟在日立应看作是 877 分钟”的口号,意思是说,一个人浪费 1 分钟,日立的 8 万名职工就要浪费 8 万分钟,按一人 1 天劳动 8 小时计算, 8 万分钟就等于一个人劳动 166 天。在这个口号的鼓动下,日立公司从上到下普遍树立起“公司越是庞大就越要节俭”的观念。
在暑气逼人的炎热夏季,日立的工厂里不但没有冷气设备,甚至电扇都极其少见。日立的员工都认为:日立工厂的厂房高达 30 米 ,又坐落在海滨,安装冷气实在是太浪费了。日立工厂规定用不着的电灯心须熄灭。午休时留在房间里的员工一律在微暗的角落里聊天。只有当有事的时候,他们才伸手拉亮荧光灯。
不仅是在工厂,在日立的总部办公大楼也是这样。有时客人已在办公室坐定,日立的职员才去拉灯绳开灯。看到这种节约精神,客人们又是惊讶又是敬佩。
日立公司内部使用的信封正面上贴有一张画着几条横线的纸。第一次使用时,收信人名写在第一行,第二次使用时,收信人名写在第二行,同时把上次的收信人名涂掉。在日立公司里,写张便条或者记点什么东西,如果用了新纸,马上就会受到批评。即使是公司董事长使用的笔记本,也是电脑打印后用不上以及传真机传真过来的背面纸订起来的。
如果一家企业只注重生产开发,而不重视节俭,虽然产出很高,但是开支、浪费也很大,一进一出,绝对不是持久盈利之道。要是能做到既重视生产开发,同时也注重降低成本,节俭不浪费,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
在深圳有这么一家工厂,外墙粉刷成乳白色的崭新厂厉,供员工居住的宿舍楼、商业设施……,数量超过 70 栋的巨大建筑群一眼望不到边。在横贯其中的单向 3 车道的马路上,来来往往地行驶着装满货物的卡车。据称,在此工作的员工超过了 10 万人。由于地方太大,有些人像在高尔夫球场上一样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建筑物之间。这里就是世界级代工业巨头台湾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在深圳的龙华工厂。
知道了这个昼夜开工的不夜城所生产的商品之后,人们无不为之惊讶。苹果手机、任天堂“ Ds ”、“ PSP ”,以及摩托罗拉的超薄手机“ RAZR ”,当然还包括诺基亚手机和戴尔电脑等。简直就像是一个世界级的热门商品展示场。
由于其业务形态是代工,公司名称一般不外露,因此鸿海公司并不是很出名。然而,其业绩的迅猛增长势头只能用爆发式的来形容。自 1999 年度开始公布联合结算报告以后,该公司的销售额一直保持在每年 40 %以上的增长速度。 2005 年度联合结算的销售额比上年度增长 68 %,达到 3.1056 万亿日元。足足超出新加坡 Flextronits 公司 1 万亿日元,远远高于夏普和三洋电机等日本大型民用产品厂商,就像是一座突然浮出水面的巨大冰山。
如此之高的收益率来源于可快速启动的量产体制、与之相适应的彻底的节约成本意识,以及公司的技术实力。我们试想一下:快速、廉价、质优,如此完美的代工企业绝无仅有。照这样下去,它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 想到这一点就感到可怕。
世界级代工业巨头鸿海公司的节约意识之强,看一眼其位于台北市郊的总部大楼就可明白:这幢 5 层的办公楼位于一个小型工厂林立的工业区,毫不起眼,一点儿不会让人想到它是一家年销售额超过 3 万亿日元企业的总部。楼里虽说安装了简易电梯,但干部职工都是走楼梯上下班。参加在临栋召开的股东大会的股东们所使用的电梯,看上去平时像是运货所用,因为电梯壁上有深深的撞痕,像是载重台车不止一次的碰撞所致。除了每年一次的股东大会,平时极少有外人乘坐的电梯估计根本无需维护。这样也能省下一笔维护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