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所有文明的缔造者,而节俭则是人类之友。厉行节俭将提升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改善一个民族的命运,它同时也维系着一个民族的最高福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永远都不过时的美德。我们要做到两点:在艰苦的日子里,我们要勤俭节约;在安逸的日子里,我们同样要勤俭节约,这两点将决定着我们能否立业、守业、成大业。
一个人即使再富有,一旦养成了骄奢淫逸的习惯,放弃勤俭节约之后也会坐吃山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即使再强盛,而一旦养成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习惯,也会很快衰败没落。
商纣时期,有一个艺匠制作了一双精关的象牙筷,献给纣王,纣王爱不释手,文武百官都说只有纣王才配使用这双象牙筷。忠肝义胆的比干向他进谏说:这双象牙筷是腐败之源,因为如果用了这双筷子后,就会想到用金玉碗碟,就会想到在金玉碗碟里装山珍海味,吃是如此,穿也跟着讲究豪奢,住也跟着讲究豪奢,慢慢就会滋生腐败。纣王没有听比干的话,接受了这双精美的象牙筷。后来,纣王果真如比干所预言的演变途径走上腐败亡国之路。
唐玄宗李隆基起初励精图治,爱惜民力,崇尚节俭,曾下令将皇宫金银器玩充军国之用,为政从善如流,便有了后来出现的“开元盛世”。后来他怠于朝政,腐败滋生,一味享乐,大讲排场,浪费无度。李隆基下令东封泰山,单是作为仪仗的骏马就有五万匹,按毛色分为五队,浩浩荡荡而出;加上后宫妃嫔、文武百官,队伍连绵数百里,百姓苦于供役。随后“安史之乱”继起,盛唐帝国从此衰落。
作为宋王朝的开 国之 君,赵匡胤经常跟臣僚告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尤劳兴国,淫逸亡身”的道理,力主“俭约为先,节用爱人”,其本人在生活消费上亦特别注意节制。《宋朝事实类苑》记载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提倡俭朴的几件事。乾德二年,北宋扫平四川后蜀,亡国之君孟昶进京献上一个尿壶,装饰着七彩珠宝。赵匡胤十分震怒,一巴掌把它劈到地上,让左右把它砸碎,并声色俱厉地对孟昶说:“一个便器尚且如此奢华,那你用什么器具来贮藏食物 ?! 这般骄奢淫逸,怎能不亡国 ? ”
1941 年 6 月,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延安考察,毛泽东用自己在窑洞前种的豆角、西红柿招待他。而在重庆,蒋介石却用八百银元设宴。在鲜明的对比面前,陈嘉庚感慨良多,他意味深长地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 ”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艰辛,正是这种艰难险阻磨炼了红军的意志,造就了一代英勇善战的铁军,靠“小米加步枪”最终打败了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也正是靠了俭素度日,才使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站立起步,迅速发展、强大。
前英国首相罗斯贝利勋爵在论及节俭时提到,所有伟大的帝国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节俭。就拿伟大的罗马帝国来说吧,它在历史上有许多方面都堪称最伟大,它曾经一度雄霸世界,它曾因节俭而建国,然而当它陷于奢侈浪费时,这个帝国就开始走向衰退和灭亡。
又比如普鲁士,它刚开始时只是位于北欧的一个小而狭窄的沙滩地带上的小国。正如有人所说,从普鲁士的地形到它全副武装的居民,所有的这一切使得普鲁士让人感到咄咄逼人。正是弗雷德里克大帝赋予了普鲁士节俭的品格。他甚至通过近乎吝啬的节俭手段敛聚了巨额的财富,建立起庞大的军队。节俭最终成为普鲁士建立伟大基业的有力武器,近代的日耳曼帝国也由此而发轫。
再比如法兰西,法兰西实际上是最节俭的国家。当法兰西顷刻问被外国军队所击败,因几乎赔款而遭受重创时,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 法兰西的农民把他们多年的积蓄统统损捐给了国家,法兰西居然在短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里付清了巨额赔款和战争费用。以上事例表明,罗马和普鲁士以节俭建国,而法兰西以节俭救国。
浙江企业家的节俭在全中国都是有名的。在黑龙江经商、办企业的温州人,总是非常节俭,甚至黑龙江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像他们那样投资一个项目就几千万元的企业家,比我们这些人还不讲究吃喝,那么有钱,和工人一样吃饭、加班、原料、设备、人力都被他们算计到家了 ! ”
在浙商的语录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去赚太好赚的钱。大多数浙商都是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成本来赚钱的。
浙江 001 电子集团董事长项青松戴的手表才 68 元,平常穿着的衣服也不过几十元。
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一家人至今仍住在公司的仓库里,这似乎很难想象,也似乎不太符合情理。可邱继宝却认为:“年轻时为了赚钱糊口,我用自行车送客,还在东北补了 3 年鞋。而现在呢 ? 钱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数字,没有任何其他的意义。我将自己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早日建成世界级优秀缝纫机制造企业上,根本没时间去想什么物质享受。吃饭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睡觉也不过是为了补充精力。在这点上,穷人富人都一样。”
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请客吃饭,不在外面过夜。“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些是浙江大老板们真实的生活描述。
拥有巨额财富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却跟着员工住职工宿舍,吃职工食堂,开吉利汽车,穿吉利皮鞋和工作服。
李书福要求职工做到碗光、桌光、地光,残渣入盘成堆,这种“三光一堆”成为了吉利的企业精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头在食堂就餐,端盘排队,员工都深受感动。
李书福曾经投资 4000 多万元建造了专家楼和职工宿舍,而他自己还住在10 年前造的房子里。员工们都说:“我们的老板赚的钱最多,个人花的钱最少。”
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对公司内部的管理无论大小事情,一律亲自把关。公司内部所有的发票都必须经宗庆后签字之后才能生效。一天,大家排着长队去宗庆后的办公室,请宗庆后在发票上签字。一名职员进去没多久,外边的人就听见宗庆后大声说:“什么 ? 买十个扫帚还不去批发 ? 太浪费了 ! ”
宗庆后在最初做业务时,常常骑着一辆三轮车,白天黑夜一个一个学校去送货,为的是节省单位的车费开支。正是一分一厘的积累,才有了今天娃哈哈的大楼、厂房。
宗庆后经常和员工们一起吃住在厂里,工作更是没白天没黑夜。可他从不因为有了娃哈哈这样的公司,而摆阔、比富,无边际地享受。他说:“老板要付出非常代价,整天花天酒地的老板,肯定做不长、做不大,真正的老板都是俭朴的。”宗庆后是这样对员工们说的:“娃哈哈的产业不是老辈人留下来的,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买十个扫帚去批发、卖一箱冰棍挣一毛钱换来了今天的娃哈哈。创业难,守业更难。勤俭创业,勤俭守节,是娃哈哈非常之本。”
2002 年的大年廿九,网易的股价一路飙升,总裁丁磊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奉化,参加奉化中学 89 届 (2) 班同学会。
丁磊出现后,班主 任江 老师向这个中国大陆首富要 300 块钱的活动费。丁磊搜遍全身却拿不出 300 元现金,这笔钱第二天才交上。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都过时了,现在都是 21 世纪了,他们之所以节俭,是因为以前的苦日子造成的。那就让我们看看中国鞋业巨头康奈集团总裁郑秀康的女儿——郑莱莉。
郑莱莉大学毕业后,被父亲安排到康奈集团上班,这位“大小姐”没有坐办公室,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下车间做皮鞋。这位“大小姐”的手被做鞋的剪子磨得满手大水泡,一位做鞋的老师傅看着实在心疼,向她的父亲求情,可并没有得到“同情”。半年后,郑莱莉熟悉了做鞋的流程,又加入了公司英大认证的管理工作,如仓库盘点、组织员工培训等。 1998 年年末,康奈通过了 IS09002 认证,郑菜莉早出晚归得来的成绩,也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肯定。
做上副总裁位置的郑莱莉,并没有像某些年轻人那样认为,事业有成的她现在是享受的时候,她反而认为,第一代浙商依旧是他们这些第二代人的学习榜样。“他们的创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勤俭。”身为副总裁的郑莱莉,依旧保持着勤俭的作风,她说:“我所接触的第二代浙商企业家,大多能保持着前辈的勤劳俭朴作风”。看来节俭并不过时。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人,稍微有一点成就就开始大手大脚地享受,没过多久,又回到了当初的穷苦日子当中去了。有一位浙江企业家,告诫员工:浙商之所以能立足商界,是因为浙商一直把别人认为过时的东西——节俭,视为创业守业的商道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