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节俭为己任

成功新华/著

  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是公司对每一位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员工的责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应该视节俭为己任。

  每一位对公司有责任感的员工都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一样,会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做到极少的浪费,甚至不浪费,小心地使用公司的设备和服务设施,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

  林军和马文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两人还是同班同学,两个人的能力都很出色,实力都差不多。他俩同时被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录用了。

  上班的第一天,主管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很郑重地对他们说:“其实公司内部只缺一个人,至于为什么招了你们两个,主要一点是你们两个都很优秀,我们很难取舍。公司将在 3 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后,宣布谁将留下。但如果你们都能令公司满意的话,也不排除把你们两个都留下的可能。希望你们在这 3 个月里,发挥各自的优势,好好表现 ! ”

  这无疑给林军和马文拧紧了发条,他们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得比对方出色。

3 个只来,这两个大学刚毕业的小伙子暗中较上了劲。 R 样是意气风发,学有所长,他俩用各自的方式表现着自己,谁也没有输给谁半分。

  主管也十分地欣赏他们,似乎一切都表明公司会破例把两人都留下。

但是试用期一到后,主管很遗憾地向林军宣布他被解雇了。主管告诉林军,其实他的工作一直很出色,只是他对待公司资源的态度表明,他不太适合在公司发展。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就在试用期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林军和马文有一个同学生日,两人都要去为同学庆祝生日。两人约定晚上 7 点一起出发。晚上 6 点半的时候,林军和马文还没有出发。因为林军比较爱打扮,在公司提供给他们俩的宿舍里打扮了半个小时还是不满意自己的发型。马文等不下去了,决定先去公交车站等车。临走时他还提醒林军出门时要记得关掉宿舍的灯。林军嗯地应了一声。

  过了几分钟林军跑到了公交车站,正好公交车还没有来,马文也还在等车。马文不放心地问林军:“公司宿舍的灯关好了没有 ? ”林军满不在乎地说:“没有关啊,反正不用我交电费,让它亮着吧。”马文埋怨了林军一句,让林军等一会儿,马上跑回公司宿舍去关灯去了。过了两分钟,马文关完宿舍的灯就气喘吁吁地跑到了公交车站。林军不屑地对马文说:“为了几度电的事情,你至于这么拼命吗 ? 再说也浪费不了几块钱。”马文不同意林军的说法,他说:“关一下灯是举手之劳的事,让宿舍的灯一直亮着总让人觉得不舒服。虽说不用我们出电费,但也不能这样浪费公司的电费啊 ! ”

  就在林军和马文的不远处站着一个同样等车的人,这个人就是他们的主管。主管刚加完晚班准备坐车回家。他在等车的过程中把林军和马文对话全记在了心上,因为天黑了,林军和马文都没有注意到他。

  很明显,林军对公司资源没有节约意识是造成他被解雇的惟一原因。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公司的职员,他们在为单位或者公司办事情的时候,总是大手大脚,从来不会去节约一分一厘,甚至还有人想方设法从中给自己捞取利益。一些人由此养成了浪费和贪污的习惯。就是这些损公利己的人,给企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然而,我们会发现,这些人最终都没有很好的下场。

  很多公司不缺少能干的职员,缺少的是那种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与公司共命运的人。为公司节约,不仅给公司带来了财富,也会给自己带来财富。任何时候,公司都会重用那些愿意为公司节约的人。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一家知名公司的副总裁,别人请教他为何在公司升迁得如此快的原因,他说,很简单,他为公司办事情的时候,总是想尽办法为公司节省每一项费用。很多次在一些大项目上,他为公司节省了巨额的资金,因此他得到了公司董事会的关注,很快在公司里得到了提升。

  以正确的心态将工作做得出色,为公司节约更多的资源,就是视节俭为己任的最好的体现。

  小文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因为是一份文摘式的刊物,每天的用纸量非常大,而且有些纸只是打印上了几个字就被当废纸丢弃了。尽管主编贴上了“节约用纸”的标语,但纸张浪费现象依然常见。在其他人看来很平常的现象,小文却记在了心上。

  后来小文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把那些空白留有很多的纸张收集起来,制作成一本本便签本,给自己和同事们记事用。

  一次杂志社社长来检查工作,发现编辑部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有一本朴素的便签本后,觉得奇怪,便问主编是怎么会回事,为什么不每人买一本精美的记事本呢 ?

  主编便把小文制作便签本的事情向社长汇报了。社长表扬了小文。

  到了年底时,小文被社长提升为编辑部副主任。社长提升小文的理由是:我对他的工作状况不是很熟悉,可是一个肯从单位角度考虑,做一些分外工作,懂得为单位节约每一分钱的人,一定是个做事愿意从单位出发的人。

  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视节俭为己任,日积月累就会为公司节约很大一笔开支,公司给员工发福利也就有了资本。总的说来,员工为公司节约办公经费,公司也将会为员工带来更多的回报。

 
关 闭
Copyright © 2003 Jinluo.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