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成功新华/著

  目前,各行各业的企业正致力于建设节约型企业。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一,要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才能以节约为荣,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勤俭节约。第二,要落实节俭责任。从具体的工作流程中查找可能存在的浪费环节,从节资、节能、节水、节材、节油等环节查找漏洞,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节约方案和考核标准,做到节约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第三,要注意细节,从点点滴滴做起。比如:人走灯熄,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不开灯,空调、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设备用完及时关闭电源,纸张尽可能双面使用……

  有个香港富豪,他把自己的巨额资产捐出,又把自己居住的别墅也捐出,只留了很少的养老金和自己的老伴搬到了公寓里居住。这位富豪平时生活很节俭,有一件小事特别让人不能忘记:他从来不用餐巾纸。他说一张餐巾纸由树木变成纸张,不仅需要复杂的工艺流程,更重要的是还要消耗资源,为什么一定要用呢。这样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

  日本的企业把中国的木材装上船运回日本,制成一次性筷子之后再运到中国,当然不是白送,需要掏钱购买。他们还把我们当垃圾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回收,再用来造纸。他们可不是穷极了眼,是他们的算盘打得精 ! 不仅节约了本国能源还赚了钱。据统计每加工 5000 双木制一次性筷子要消耗一棵生长 30 年的杨树,中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制筷子要消耗森林 100 多亩,一年下来总计 3.6 万亩。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美国国土幅员辽阔,石油储量也很丰富,据说他们从不在自己的国土上开发石油,而是花钱去买,他们可不是傻子。因为他们很清楚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许当我们的汽车再也跑不起来,空调再也转不起来的时候,人家却高枕无忧呢。现在石油能源紧缺,美国政府最近也想开发自己的石油,但还是遭到很多美国民众的反对。

  其实每一个员工,在你准备进入一个企业工作的时候,都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成本意识,养成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的习惯。节俭实际上也是为公司赚钱。

  无论公司是大是小,使用公物都要节省节俭,员工出差办事,也绝对不能铺张浪费。节约一分钱,等于为公司赚了一分钱。因为就像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注意小笔开支,因为小漏洞能使大船沉没。”所以不该浪费的绝不能浪费。

  事实上,一个具有成本意识、处处维护公司利益的人也是老板愿意重用的人。

  所以,每一名员工都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克服“家大业大,浪费点儿无所谓”的错误思想,克服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以及奢侈享乐的行为。

  美国一些百万富翁的儿子,常在校园里拾垃圾,把草坪和人行道上的破纸、冷饮罐收集起来,学校便给他们一些报酬。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为自己能挣钱而感到自豪。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要让八九岁的孩子去打工送报挣零花钱,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将节约当作自己的自觉行动,杜绝司空见惯的浪费行为,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堵塞“跑冒滴漏流”的“黑洞”,自觉实行精打细算、精耕细作的成本管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积极为企业降本增效出谋划策。这些看似微小的事,都是对企业以及对自己的一种负责的态度。

  国内有一家企业派出一个考察团到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职业学院考察学习。考察团的成员们以前就了解到德国人讲究务实节俭,痛恨浪费,但是没有亲眼见过。在德国西门子职业学院考察学习时,看见他们用餐的情景,考察团的成员们算是开了眼界受了教育。

  到西门子职业学院考察学习的第一天,院长就带考察团的成员到西门子公司大餐厅用餐。餐厅的一层一进门摆着二十多种饭菜,公司职工自选后用卡交费,考察团的成员们选好由院长统一付费。考察团的人看到餐厅一层已经坐满人,于是到二层找了空桌子坐下,大家坐在一起吃饭。

  考察团的领导选的饭菜适量,很快吃完了,在等同伴时,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德国人。餐厅二层有二百多人正在用餐,坐在考察团旁边桌子的是四个高大粗壮的年轻人。他们先把盘子里的大块肉、大根肠和大片菜切成小块小段,大口吃肉吃菜小口喝汤,偶尔低声说句话。看着他们吃的那么猛、那么香,连考察团的领导这个刚吃饱的看客都眼馋。

  四个小伙子吃完肉和菜,把大片面包切成小块,用叉子插住,在肉盘和汤盘里沾着吃。沾干净剩汤,再用更小块的面包,擦着盘子吃。直到把盘子擦得像洗过一样,再把最后一小块面包吃掉。饭后,各自利索的收拾好餐具,整齐地放到餐具传送带上。看到他们那么精细的节俭习惯,让考察团的领导这个平时粒米不弃的人都深感不如。

  考察团其他成员选的饭菜多了些,见到周围人都是这样用餐,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浪费。一边使劲多吃,一边请求同伴帮着吃,就这样有的人还剩下了饭菜。最后只好悄悄用盘子扣住,蹑手蹑脚地溜走。

  曾经有一些来自中国的游客,在德国旅游期间到一间餐馆用餐时,依然像在国内那样点了一大桌子菜,最后许多菜没怎么吃就结账走人。没想到坐在旁边用餐的几名德 国老 太太看不下去了,她们站起来拦住他们,出面指责他们这些人的奢侈浪费行为,但那些中国的“大款”们却认为自己出了钱,怎么消费是自己的事情,用不了旁人多管闲事。双方争吵之下,德 国老 太太们勃然大怒,并马上报了警。在德国还真有这样的经济警察,结果警察对中国的“豪客”们进行了罚款处理。

德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比我们中国人高很多,他们的节俭意识和习惯也比我们中国人强很多。在国内我们很多的食堂和餐厅里,包括家里餐桌上的浪费令人不堪入目。有的人以浪费为荣,以浪费为傲,觉得浪费是阔气、是大方、是热情待客。特别是利用公款,或其他于己无损的挥霍浪费,更是无所顾忌毫不吝惜。有人说挥霍浪费,是因为没受过罪没吃过苦,而事实说明是道德观念和文明修养低劣。

  正是因为德国人有着强烈的节俭意识,使得德国在“二战”后能够迅速重新崛起,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

  被人称为“首富之邦”的瑞士,它的人均年收入居欧洲第一,达三万多美元,但瑞士人却以节俭闻名。瑞士的汽车普及率很高,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部车,但马路上却很少看到“林肯”“奔驰”等豪华车,多是“雪铁龙~大众”等普及型车,叫不出名字的甲壳虫更多。瑞士以生产劳力士、英纳格、欧米伽、梅花等品牌钟表世界驰名,但瑞士人却很少买这些表,年轻人则喜欢廉价的塑料表。瑞士一些品牌宾馆、餐厅都有规定,吃多少,买多少,不许糟蹋浪费,否则予以罚款。

  而在中国国内前些年举办的一场车展中,最引起媒体注目的是一部和劳斯莱斯属于姊妹车型的宾利加长轿车,要价 888 万元,广告宣传说这部车全世界只有两部。没想到,这辆宾利车很快就被中国人买走了。联想到法国“人头马”中超过一万元一瓶的极品路易十三大部分是被中国人消费掉的事实,以及该洋酒公司负责人所说的一句话——“法国人最穷,买不起自己生产的酒,只好出口;惟独中国人最富”——这不是很发人深省吗 ?

  如果一个社会奢靡之风蔓延,无论物质上如何发达,也难免会造成巨大的浪费,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使社会风气败坏。如果奢侈豪华、骄奢淫逸成为一种“时尚”,那就是一种悲哀了。

  今天绝大多数人都不缺吃,不缺穿,有些人就忘了应该勤俭节约。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然而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奢侈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勤俭节约才是一种荣誉。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勤俭节约,贫穷时要勤俭节约,富有时更要勤俭节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富有,并且也会越来越富有。

 
关 闭
Copyright © 2003 Jinluo.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