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势所趋,节俭必行

成功新华/著

  2005 年夏,胡锦涛总书记针对国际能源紧张的大环境,结合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从大环境来看,全球能够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着,终将有消耗完的一天;从小环境来看,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不少,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长期存在资源紧缺的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因此,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体而言,就是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2005 年,在浙江义乌举办的“ 2005 中国市长论坛”上,出席会议的市长们便身体力行,为企业转型做出了表率。市长们一改往年西装革履的形象,只穿短袖衬衫、 T 恤,达到了《会议须知》提出的为节约能源、各代表出席会议时便装入场的要求。会场所在酒店也将空调—律调到 28 ℃ 。

  在会上,时任中国市长协会会长、北京市市长的王歧山说:“中央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各城市都要带好头。节约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意识,不应该简单地作为一个口号。像我们今天开会就不系领带,不着西装,只穿短袖衬衫、 T 恤,就是为了节约能源。”

  政府领导开会办公如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应该这样。这对指导中国企业改革生产经营模式,创建节约型企业有着重大启发意义。

  企业必须认识到,能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有了能源才能生产出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建设物资。经过多年的大力宣传,大多数企业在节约方面的意识有所提高,都在努力创建节约型企业,纷纷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小而言之,节约为企业本身的良性发展打好了基础,大而言之,这也是在节省共有资源,为社会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

  大庆石化公司响应国家号召,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节约精神,成为了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典范。

  大庆石化总经理杨继钢介绍说:“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具体到企业,就是全员节能、科技降耗、循环利用,让能耗‘老虎'节食瘦身。”

  以前,大庆石化的部分装置陈旧、工艺落后,节能减排难度较大。但是大庆石化从 2005 年底,开始组织专业人员对用能、用水和排污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同时,设立 1000 万元专项奖金用于奖励先进。通过一系列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 2007 年,大庆石化两年节能 16.6 万吨标油,节水 875 万吨,污水减排 621 万吨,实现了用能、用水和排污总量同比降低 15 %的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另外,大庆石化提出“科技降耗,挖掘潜能”的口号,推广“两高两低”理念,即应用高技术,达到高效益,实现低排放、低成本。通过技术攻关,重点消除能源消耗、排放大户的“瓶颈”。大庆石化优化了裂解炉烧焦方案和运行方案。通过技术革新,生产流程缩短,年创收近 4000 万元,每年降低新鲜水消耗 231 万吨。对此,大庆市市委书记韩学键说:“大庆拥有中国最大的油田,是一座石化能源城市,同时它又拥有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是中国内陆首家环保模范城市。在绿色大庆的创建中,大庆石化功不可没 ! ”

  随着 2008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全面构建节约型企业和节约型社会的呼声就更加强烈。

  2009 年 1 月 1 日 起 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将有力地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法还规定,国家机关及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节约使用办公用品。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

  公民应当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国家都出台法律大力提倡和鼓励节俭,现在是大势所趋,节俭必行。毋庸置疑,建设节约型社会正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早在 2005 年,温家宝总理就在中央国家机关加强节能工作文件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机关,真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在 2008 年 11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便再次鼓励大家要有信心,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学会节约成本、共渡难关。在随后出访日本的行程中,温总理自己就身体力行,出席完会议之后不过夜,当天赶回,为国家节约每一分钱,给各级政府机关和广大企业作出了表率。

  2009 年 2 月 27 日 ,中央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到 2010 年底,一律不得新建办公楼,不准建设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楼堂馆所”。通知说,经批准已开工建设的,要严格执行规定标准。严禁为领导干部超标准建设、装修住房。

  在公务支出方面,通知明确提出了节约目标,严禁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出国 ( 境 ) 旅游, 2009 年各地区各部门因公出国 ( 境 ) 经费支出要在近 3 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 20 %,并相应减少因公出国 ( 境 ) 团组数和人数。

  此外通知要求, 2009 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 3 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 15 %。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用支出要在 2008 年基础上削减 10 %。一般性支出方面需落实中央提出的有关费用实行“零增长”的要求。 2009 年各级党政机关节电、节油、节水指标要在 2008 年基础上降低 5 %。同时,要大力压缩会议、文件、通信等方面的费用。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2009 年社会和企业都十分困难,政府带头厉行节约、降低运行成本,这在公众面前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

  建设节约型机关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这不仅在于公共机构节约资源本身的经济意义,也在于节约型机关所塑造的责任政府形象,更在于公共机构垂范对国民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所起到的引领作用。“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只有公共机构带头做节能的模范,才能更多地为子孙后代留下“阳光和水”,才能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英国,节能已不单单是一种强制措施或者一种社会倡导,而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这与英国绅士的优雅形象颇为符合。英国通过政府的各项节能政策,能源与环境协调,交通节能措施以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等手段,形成了一种有效和积极的节能氛围。

  的确,一些细节可以证明。夜晚漫步在伦敦街头,看不到满眼的流光溢彩。事实上,在英国大小城市,大型彻夜灯光照明现象很少见,无论公司和政府部门,都没有装饰门面的“照明工程”。许多店铺橱窗的灯光在打烊后会全部关闭,有些店铺还采用定时关灯装置。

  在日本,早在 1972 年就设立了热能源技术协会, 1978 年,又成立了“节能中心”,全面协调和指导节能以及节能技术的研发。到了 1979 年缔约能源法颁布实施,节能措施通过立法的形式被固定了下来, 1998 年和 2002 年该法规进行了两次修改。

  《节能法》细致入微,规定 2004 年,录像机的能耗标准必须比 1996 年降低 61.2 %,冷暖空调机必须降低 50 %。到 2005 年,计算机的平均能耗必须比 2004 年标准降低 56 %,磁盘驱动器必须降低 72 %,照明器具的平均能耗必须比 1996 年降低 20 %。到 2006 年,复印机的能耗必须比 1997 年降低 31 %。到 2010年,轿车的平均能耗必须比 1995 年降低 22.8 %。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产品将被禁止上市销售。

  通过法律保障,日本大幅提高了单位能耗的产出。与此同时,日本的节能技术,特别是电器产品的节能技术也职得了突飞猛进。目前,日本节能技术的开发已涉及到生活生产各个方面,应用十分广泛。日本绝大部分空调的耗电量已降到10年前的 30 %至 450 %,而日本厂家还在大力开发电器产品的定时、待机状态节能电路,计划将定时、待机状态的耗电量降低到前的 1 %。

  在法国,多年来,法国政府已经把节能作为一种常态管理来实施,一步步走得有条不紊。 1994 年以来,法国依据欧盟标准,先后颁布政府法令,对锅炉、汽车、家电等耗能设备制定节能标准,并通过减免税等手段,鼓励采用节能型设备,如用太阳能或电能的清洁汽车、同时能生产电力和热能的设备。 2000 年 12 月,法国政府又通过了“全国改善能源消耗效率计划”,在这一计划框架内,法国建立了“能源信息点”。 2001 年,法国耗资 457 万欧元通过新闻媒体开展了关于节能的宣传活动,还设立了环境保护和节制能源消耗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节能方面投资,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开发计划。

  在美国,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能源危机后,美国国会就通过了能源政策的立法,其中包括建筑和设备节能的激励政策,比如,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低收入家庭提高房屋的保暖性,降低冬季取暖能耗。各州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节能措施,在加州,政府推行节能建筑抵押贷款;居民用电量低于建筑节能标准规定的指标,电力公司会给予奖励。全国范围内种种措施的落实到位使美国的节能走上了正轨。

  在南非,这个国家是全世界最干旱的 30 个国家之一。水资源对南非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今年,首都开普敦采取了多项措施:比如要求三家仍然使用饮用水浇灌草坪的高尔夫球场限期改用其他水源;上午 10 时到下午 6 时之间禁止对花园和草地进行灌溉,包括井水使用者;开普敦市政府以身作则,由政府管辖的包括体育场在内的公共绿地、花园和草坪在白天绝不浇水。

 
关 闭
Copyright © 2003 Jinluo.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