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企业危机处理(2)

祁定江/著

  这里面就涉及企业与媒体关系如何?对媒体的敏锐度如何?媒体的报道有时可能会直接关系到危机公关的成败。因此,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媒体客观的报道、将企业的想法传播出去是很重要的。  

  例如,针对2003年富士胶片走私事件,北京一家著名财经类媒体当年做了连续三周的追踪报道,对富士的走私事件进行了深度报导,让富士公司头疼不已。这与富士公司与媒体的关系淡薄不无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媒体公关失败的案例。

  至于公众,则是企业危机影响面最大,后续影响力最强的一个人群。在对公众有较大影响因素中,除了媒体之外,工商、税务等政府行政部门也对企业的未来掌握着“生杀”大权,与这些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竞争对手则会对公关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企业与企业之间,尤其和竞争对手之间在公平的基础上建立友好、诚信的原则也是很重要的。诚实、信用、坦诚的原则

  作为危机公关,诚实、信用、坦诚是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危机公关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当危机产生时,面对公众、媒体、竞争对手、受害者,我们到底应该表达些什么呢?首先,应该有诚意,对事件的产生和结果表示歉意乃至道歉,如果不是由于企业本身的问题造成的也必须对受害者表示遗憾和慰问。  

  对于企业本身的错误更应该表示歉意或道歉,同时应该用实际的行动挽回自己给受害者所造成的损失,而幻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会适得其反。例如,2004年的海南航空飞机延误旅客下跪事件,企业危机公关措辞含糊,缺乏真诚和为挽回受害者损失的实际行动,因而遭到顾客的唾弃。  

  事件回放: 

  2004年9月8日,海南航空公司HU7435次航班海口转深圳飞徐州延误近4个小时。当时海航向深圳乘客做出的解释是由于海口下大雨导致飞机延误,给海口乘客的解释是深圳在下大雨,而事实上当日晚两地均未下雨。  飞机到达深圳后,深圳旅客要求道歉未果而拒绝登机,海南乘客在飞机中闷等3个小时后被通知下飞机。凌晨3点,机场方面将深圳和海口两地的乘客接到机场酒店入住休息。  

  次日9时,突然传来消息,HU7435已经飞走了,上面只有几十名乘客。其余的人,有的知道飞机起飞,但拒绝登机;而有的则是在机场候机大厅,根本就没有得到起飞通知。旅客群情激愤,矛盾进一步升级。滞留深圳机场(资讯 行情 论坛)的30多名乘客有三人发病,被送往医院,其中一人因血压升高,晕厥在机场酒店;一位怀孕女子因焦躁疲劳,导致先兆流产。在机场候机楼,乘客们还上演了向海航工作人员下跪,将海航补偿给乘客的1000元挥洒空中等匪夷所思的一幕。 

 正确的做法是,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上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企业有没有应该改进的地方或为避免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而给予必要的提示,企业究竟该做什么,而不是那种不可令人信服的理由与托词。

  接下来就是对整个事件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并尽可能地站在消费者立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迅速表达企业的立场  

  危机产生后应该是处理得越及时越好,这样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更多的主动权并获得社会的同情和谅解。  

  企业对时间的选择是与事态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般来说,一旦出现危机,企业应该迅速表达自己的立场。这个立场既要坦诚也要“有礼有节”,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企业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对危机的判断与定性,是信任危机,是品牌危机,还是服务危机,或是产品危机?了解后,立即表明自身对事态的立场,取得公众与媒体的信任,避免被媒体和公众不着边际的猜疑。  

  例如,2003年罗氏的信誉危机事件中罗氏公司像媒体事后所说的那样,“由于没有在系统内部认真探讨如何回答记者提问,结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答非所问,漏洞百出。一会儿是“达菲可治禽流感”,一会儿是“没有做过临床试验”,一会儿是“只对甲乙流感病毒有效”。这就存在企业没有把事情定性,没有对整个事态进展做出判断,没有选准危机公关的时间去表达己方的立场。

 
关 闭
Copyright © 2003 Jinluo.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