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那就是企业文化和概念在互联网下的“病毒”式传播。过去我们生产物品,而现在我们生产概念。20年前在财富500强中,前100家公司经营的业务都涉及某种自然资源(铁矿石或石油)。到现在,仍然从事类似业务的公司还不到原来的一半。在雅虎的市值中,99%是其品牌、用户忠诚度和其他“软性”概念。公司价值只有1%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以QQ为例,年收入接近5亿元,其固定资产只有几千万元。 当然,企业的概念要想通过网络获得“病毒式传播”,有一个关键就是找到有效的“病毒感染源”,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意见领袖,从而使得病毒能够顺利传播。QQ的主要“病毒感染源”就是大中学生,这个族群的人不仅最乐意接受新事物的“E一代“,而且还习惯对接受的新事物进行传播。
所以,企业要通过创造和拥有某种病毒可获得高额利润,就必须找到可供传播的概念和方便传播的“病毒感染源”大批人群,这是为公司建立赢利模式的第一步。然后,公司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感染病毒的人群获得利润。
比如,QQ与中国移动的合作的短信收入,以及Q-GEN的服务和QQ公仔,都是针对大中学生这些“病毒携带者”找到的赢利模式。只要符合病毒携带者的需求,“对症下药”,腾讯还可以挖掘更多的赢利模式。
利用网络的“病毒式传播”帮助企业实现口碑像病毒一样传播是一个成本低又效果好的营销手段,可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却始终不得门而入呢?关键就是没有抓住病毒营销的两个关键点,“概念病毒”和“病毒感染源”。 QQ的成功则在于其对“概念病毒”和“病毒感染源”的有效分析和利用。解开这个奥秘之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去创造自己的病毒,去创造另一个“QQ传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