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4年一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唱响后,刀郎仿佛彗星般在内地流行音乐界崛起,并迅速走红全中国,成为了流行音乐界的一个传奇。随后,其第一张专辑更是以超过200万张的销量开创了内地唱片销量的神话。一时间刀郎成为了大众热议的对象,刀郎现象更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
新浪网曾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喜欢刀郎的人到底喜欢他的什么。有19947人投票,其中796%的人觉得喜欢刀郎是因为他的歌曲能够真正打动人。有网友留言称:“那些发着高烧的恶俗玩意儿盛行之时,我听到了刀郎的歌声,并不是说他是现在流行元素中唯一让人感动的,而他那强大感染力造成的巨大影响才真正让人感觉到文化艺术有了一种清新的风气。无论词曲或是情感的演绎,无处不表现出质朴和真实,远非那些为钱而作的无病呻吟所能相比。”还有一位网友说道:“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和向往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冲动,西域文化尤其是西域音乐对于内地都市人来说,历来都像一个谜,人们渴望认识它、了解它。敦煌壁画,新疆民歌,都是内地都市人耳熟能详的西域文化的典型,刀郎歌曲洋溢着浓烈的异域风情,恰好迎合了人们探寻未知的冲动。”
其实抛开刀郎音乐本身的魅力外,其经纪人更谈到了刀郎音乐在营销中的一些创新,正是这些创新让刀郎音乐能以最快的速度为人了解,唱红全中国。
刀郎的经纪人李松强在谈到刀郎的营销方法时,曾这样评价传统的营销方式:“他们就是做得太专业了,太成体系了,完全按流程做事情,打榜、采访、歌友会,发行后的三个月,不管你是谁,都这样按部就班地照着死程序去做,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其实这种流程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对于不关心电台、不关心排行榜、不关注音乐的人而言,这样的做法显然没有任何意义。 作为刀郎音乐的唱片发行公司,大圣文化其实最初对刀郎音乐的营销计划一开始也是这种传统的方式。他们将刀郎的歌曲寄给各大电台,希望被播出。结果除了一两家电台予以播出之外,其他电台都没有任何动静。无奈之下,大圣文化作出一个决定:电台不播就自己播。
于是他们将刀郎的专辑免费派发给唱片店、饭店、美容店等,让他们循环播放刀郎的这张专辑,以音乐吸引听众前来购买。最开始,他们在青岛的两家唱片店这样播出,效果很快凸显出来,这张专辑在青岛的销售量大增。攻打广州市场期间,他们沿用这种方式,同样取得了成功。
在随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圣公司的工作人员带着几万张免费唱片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次“地毯式”的店面销售。从3月份开始,青岛、海南、重庆、成都、温州等城市开始了大量要货。
就这样,刀郎火了。
如果我们从营销的角度对以上刀郎音乐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会发现,真正让刀郎红起来的原因,就是好的口碑传播。
刀郎音乐本身特有的魅力使得它比别的音乐给听众的感觉更深刻,人们乐于传播它。同时因为喜欢刀郎音乐的人群很广泛,各个年龄层次的都有,这就为其好的口碑传播提供了巨大的传播人群。 更为重要的是,大圣文化的创新营销方式为刀郎音乐的口碑传播搭建了一个快速、畅通的通道。
大圣文化采用的营销方式,虽然看起来要比传统方式复杂、繁琐,但他们也舍弃中间环节,让刀郎音乐直接面对消费者,通过大街小巷的传唱,将口碑传播的效果发挥到最大,直接刺激听众购买这张唱片的欲望。正是借助于大街小巷各类商店与人群畅通的口碑传播通道,最终成就了刀郎音乐的销售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