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宝洁在“口碑营销”上的成功(1)

祁定江/著

  作为日用品龙头企业的宝洁公司,大家可能对于它的了解多在于它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成功,却忽视了宝洁成功的另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口碑营销!  

  那么,宝洁口碑营销的秘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宝洁是如何进行口碑营销的。  提到宝洁的口碑营销,就不得不提宝洁的营销劲旅——Tremor公司和该公司专业的口碑营销团队!  

  推动Tremor不断创造营销奇迹的是25万名青少年,宝洁称他们为“联络员”。这些“联络员”自始至终活跃在产品为市场接受的过程中,因而他们有别于享有“潮流创新者”之称的潮流先驱和早期采用者。  

  这些“潮流创新者”很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虽然他们能够迅速接受新产品和新理念,但是却不一定能构成口碑营销的通途大道;有些潮流先驱有可能成为口碑传播的死胡同,因为他们会把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囤积起来,秘而不宣。   

  而联络员却不同,即使他们是最后知道秘密的人,也会马上广而告之,告诉身边的人去关注某个新产品、一首新歌、新电视节目或是新电影。诺克斯认为,这些人有着真正广泛深厚的社会关系网络,而且很愿意同他人交流。   

  但如何挑选和培养这些联络员呢?  

  第一步是把青少年吸引到Tremor网站(Tremorcom)来。申请参加者一旦登陆,就有各种问题要回答(例如,每天你和多少人交谈?买了新产品有什么感想?)。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发现候选人的八项个性特征。  

  Tremor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诺克斯告诉了我们其中三个最重要的特征∶好奇,善于交际,善于游说。例如,一个典型联络员的密友名单上,一般都会有150~200个一有消息就联系的朋友。在筛选阶段,大概会有15%的申请者能够通过,这些人被称为Tremor的新成员。而没入选的也会被礼貌地拒绝∶“谢谢您对Tremor的关注。很抱歉,这次我们的申请人数已满。”入选者接着将进入“新兵训练营基地”接受严格的训练。Tremor运用各种新理念、新机会吸引他们。比如,Tremor曾发出一封电子邮件,邀请入选者为某部电影提供创意,邮件的标题就是“像好莱坞大腕那样思考”。   

  其间,宝洁的员工通过网络在幕后监视他们是否行如其言。简言之,看看这些孩子怎么处理得到的第一口独一份的美味。有8%~10%的最初申请者会获得联络员的身份(占目标群体的1%)。即使是更深入Tremor之后,这些正式成员仍然会受到秘密评估,而他们自己浑然不觉。诺克斯坦然承认了这一细节,可是却给Tremor自称的透明度罩上了一层阴影——对任何口碑营销来说,透明度可能都是引起人们争议的焦点吧。   

  诺克斯深信,这个精英群体极具影响力,他们是营销人忽视的一支劲旅。的确,像交友网站Fraudster这样的品牌公司,还有BuzzMetrics等口碑营销公司正在拼命追踪联络员型消费者,又称市场影响者、传导者或是“蜜蜂”。  

 Tremor认为任何顾客——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首席执行官——都有可能和别人聊聊最新市场动向,而且大部分人也很乐于通过不同的人获得信息。  

  一谈到影响者的问题,大部分营销人都认为,如果传递信息的人没有诚意,口碑营销就是无效的。对Tremor来说,在精挑细选了联络员之后,只完成了可信的口碑营销的一半。公司还必须设法精心修饰产品,以便达到口碑营销的最佳效果。   

  联络员的关系是在线形成的。但大多数情况下,联络员和产品之间的纽带是在线下结成的:公司通过邮局寄发给他们礼品包,有贴画、DVD或是样品。Tremor和品牌代表们多次召开会议,反复讨论这些礼品包以及整个宣传活动,看看它们是否能体现两个要素∶可倡导与可扩大。   

  可倡导和可扩大的模式是在理论、心理学知识、宝洁现有数据和Tremor的专利调研几个方面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Tremor的行话来说,当联络员自然地体验某种产品、喜欢上它并和同伴谈论它时,就是在倡导产品。诺克斯解释道∶“当联络员刚开始接触一个新想法,他首先会问自己∶‘这个想法值得我广而告之吗?'有价值才是他们在社会上‘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因而他们所宣传的必须是自己相信的东西。”   

 
关 闭
Copyright © 2003 Jinluo.Cn.All rights reserved.